品途菁英會丨 原易果生鮮副總裁陶濤:未來已來,2019 年新零售進擊趨勢分析

摘要:2019 年,新零售到底怎么干?由原易果生鮮副總裁陶濤老師為我們解讀全新的零售趨勢和案例



前段時間本來炒的火熱的新零售,突然間就被區塊鏈替代了,到處都是區塊鏈論壇,仿佛一夜之間你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沒點區塊鏈概念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



這兩張截圖我覺得可以很好的反應我的觀點,同時我還是覺得,歷史上所有的公司,王朝成功的路徑都不盡相同,失敗是驚人的相似的。做自己比做其他的更重要。扯遠了,繼續談新零售。

此“新”零售非彼“新零售



稍微總結下現階段各各公司對新零售的定義:



“新零售”這一概念與阿里巴巴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新零售”所反應出的“新”,或者說“變”,又是一個可以放至全球、全歷史時期行之皆準的,零售業的發展基調。



從消費者自身,到5公里生活圈,幾大陣營從餐飲、零售都開始積極的布局,實現商品與人的鏈接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的比拼。



這里舉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把電信、聯通、移動比喻成人與人的鏈接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只要交月租就可以互聯。那么現在的阿里、騰訊、美團可能就是未來商品與人鏈接的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商家無非選誰交月租就能實現商品與人的鏈接。

如果放眼全球,也許wholefoods,或者MUJI系的店更符合消費升級的概念,不再是廣場舞大媽集中買便宜海鮮的地方。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比拼


就像阿里研究院曾明提出的四個核心方向: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所有環節盡可能在線、活的數據閉環、機器決策。


每個公司基于自己公司的基因和角度,變化出了不同的戰略定位以及落地策略。如果把中國未來零售定義為2大,或者3大陣營那么中心化為主的是阿里,美團,去中心化代表的就是騰訊系了。


如果我們把年銷售過500億的零售賣場作為第一梯隊,阿里系布局了大潤發、聯華,騰訊系布局了沃爾瑪、永輝、家樂福,華潤作為這個梯隊里唯一個獨苗應該還在觀望。


第二梯隊的區域化賣場,基本是區域化示范作用,阿里投資了歐尚、新華都。而騰訊系投資了步步高、中百。

阿里的戰略更加中心化,基因就是流量變賣者,所以從各方面布局來說,阿里應該更希望,從用戶端到商家全部數據化打通,這樣未來不論商家線上的店鋪還是線下的店鋪都需要通過以阿里為流量入口,購買流量,實現精準營銷。


同時在供應鏈端,接入菜鳥物流做實倉或虛倉API對接行程,生產商關注消費者及產品研發,渠道及服務交給阿里的商業模式。


騰訊的戰略相對去中心化,為自己的社交流量提供更多的優質商家服務,為小程序,支付等綜合應用尋找變現出口。金融支付,云計算,廣告會是近期核心變現通道。而京東等更像是貨權購買者,優質服務及設施提供者。

快消品品牌商何去何從


新零售的戰爭到了這里,被影響最深的或者最恐懼的大多是一些快消品品牌,他們都特別害怕自己的渠道被壟斷,然后被阿里或騰訊系的渠道要高昂的渠道費用。


同時很多企業依賴央視放廣告,線下鋪渠道的模式形成了企業內外部利益鏈,很難變革。


同時均覺得快消品屬于大眾消費品,所謂的差異化,C2B定制開發很難形成量變帶來的規模效應,和變革比較大的服裝、化妝品、小眾白領品牌相比,大單品策略無差異投放也許很多年后依然行得通。

這里給幾個趨勢性建議給大家參考:


一切以消費者為中心是必然趨勢。80后70后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垂直的,從上到下的,強渠道也許還是個優勢。從90后開始,世界就是平的了,如果一個品牌年輕人開始不喜歡,那么這個品牌離死只是時間問題。


當一個品牌的商品,在一個賣場,一個平臺上架或下架消費者并沒有感覺少了什么或者可替代性極強必須一直支付高額的入場費或者流量費,這個所謂的強渠道真的要開始用一個大大的問號來形容。碎片化的消費場景,產品力變得非常重要。


所有環節在線,活的數據閉環,數字化運營渠道也是必然趨勢??v觀服裝、美妝行業,從原來的經銷商買手制體系,到現在無論是加盟還是直營全渠道數據在線,這10年電商對服裝品牌的沖擊非常值得借鑒。


無論是把供應鏈體系完全交給平臺,自身主要關注產品設計及消費者洞察,還是自身供應鏈渠道體系數據化與平臺競合關系,數字化變革到位的企業,基本都得到了重生,而沒能做到變革的品牌這幾年都再難看到蹤影。



雙寡頭壟斷在線下不會像電商那么絕對。中國的線下經濟相對還是地域化服務,采購為主,一線城市會被AT等巨頭互聯網企業沖擊嚴重,但渠道商提供的線下巡店、補貨等綜合服務不是那么容易被實現的,渠道商有渠道商的價值,只是這些渠道商本身要升級。


同時如果把數字化聚焦到供應鏈端很好服裝企業的供應鏈數字化是值得學習和參考的,這些企業和零售通,新通路屬于結合關系,自己強勢的地方自己管,對方有優勢的地方API對接。


不過未來中國60%的人口會集中在一二線與二十多個省會城市,橋頭堡陣地越來越重要,細分市場的沖擊會比想象中還要快。被很多零售企業看不起的(因為不盈利)中街1946,優諾,Hey juice等會如雨后春筍般結合資本的力量快速切割市場。


利用平臺流量優勢形成客群,自建渠道完全可行。例如小米、三只松鼠,包括P&G很多知名美妝品牌,開始都是利用電商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化能力,好的產品力形成自己的客群,打磨自身的供應鏈。隨后隨著平臺流量的價格攀升,開始自建數字化渠道,形成了真正的陣地與話語權。


新零售沖擊下的這2年,總體趨勢還是:好的產品為原點,用戶為焦點,產品技術為支點。下定決心,涅槃重生的企業,會迎來新的明天。


作者:陶濤


品途新零售導師團成員,品途專欄作者,原易果生鮮副總裁,知名品牌及無人零售公司新零售顧問,原順豐海淘COO,原愛代駕COO,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新零售有獨到見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