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在一切看似都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追求一些不變的價值

timg




我們要在一切看似都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追求一些不變的價值,例如:品牌,服務,效率。

從新零售開始,強調的是貨-場-人,到人,貨,場的轉變。把線下客流轉變成線上流量,線上線下流量統籌運營。通過客戶標簽數據,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通過沉淀的大數據洞察消費者畫像及商品偏好。反哺供應鏈,做到C2B。


圖片 1



再到最近云棲大會,強調五新(新零售,新品牌,新營銷,新物流,新制造),網絡協同商業智能雙螺旋的理念。不到一年概念突飛猛進,視野從2,3年感覺放到了10到30年,而且大多數人都有極強的危機感,感覺一切都在變,仿佛自己的生意模式都錯了,總是在追求風口和變化。

借別人的火是點不亮自己的心的,靜下心來看,消費升級的內核到底是什么,而自己商業模式到底為消費升級提供了什么,再看自己的模式是否符合網絡協同,數據智能,一切環節盡可能在線等。千萬別本末倒置,最基本的服務都沒提供好,就開始談雙螺旋驅動了。

線下線上融合趨勢是美好的

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雙位數增長,但是大多數增長均來自消費升級品類的貢獻。



圖片 2
圖片 3
圖片 4



中國的手機網上購物結合門店購物的消費潛力引領全球,而95后的互聯網原住民,跟喜愛線下消費場景,通過手機支付。


圖片 5
圖片 6


而現實好像還是挺殘酷的

這種趨勢下,盒馬生鮮,超級物種,猩便利等都開始快速的嘗試線上,線下融合,零售+餐飲的跨界組合形式嘗試服務這批不做飯又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們。

圖片 7


但是不得不說一下最近的一些體驗下來的不足之處:

1 在盒馬里購物,標品的購買比例是非常低的。

2 堂吃的體驗非常不好,購買海鮮的過程的不衛生流暢,檔口座位不共享,尤其是八佰伴店,海鮮加工區不能吃其他區食物,店員不停來說感覺極差。店內布局局促等,感覺大多數人在盒馬吃海鮮便宜實惠還是主導,和消費升級不完全匹配。

3 外賣,堂吃口味有待商榷。

4 如果按照消費升級的“第三空間”理念,幾家嘗試新零售跨界餐飲的組合感覺更像是過去路邊大排檔的升級版。

5 品牌感偏弱,如果說世上最好的生意就是,向少年賣希望,向女人賣青春,向老人賣健康,以及向中產階級兜售生活方式。這些新興的模式,賣給目標客群的生活方式感,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

6 不論是堂吃,還是外賣,等待時常很長或者說非常長。

7 服務的客群,放眼望去,和消費升級的核心客群匹配度不高。

如果說五新(新零售,新品牌,新營銷,新物流,新制造)內核還是品牌,服務,效率帶來的溢價,個人感覺符合這3條的商超+餐飲的跨界混搭模式真有待商榷。

來個Vision

做個假設,如果有這么一家店,放棄所有標品,中央廚房門店化運作,門店設計只為了讓消費者堂吃體驗極致,不去扯什么“我們就根本沒有服務,因為只想著讓大家物美價廉了”

一個高規格的全食店開在一個新零售+餐飲融合的店旁邊?消費者會選哪里呢?

圖片 8


我們要在一切看似都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追求一些不變的價值,同時追求真實的自己,不要別人眼中的你,你眼中的你,和真實的自我差距過大,深刻的理解,品牌溢價,服務溢價,效率溢價。這樣就會心中有戰略,看戰術千變萬化卻能抓住本質。


分享到: